每天都在騎機車,但你知道如何有效避免風險嗎?預測危險就能避開危險!
了解交通環境下人、車、路況的特性,便是交通環境中的危險因子,培養危機的應變能力,才能精準地預測可能發生的危險,進而避開危險,在危急的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行為,讓上線更平安。
- 「綠燈仍須確認安全空間」:即使是綠燈,也要留意可能有人闖紅燈或紅燈故障。
- 「前車不打方向燈不代表他不會轉彎或變換車道」:養成觀察前車動態的習慣!
- 天色昏暗或氣候能見度低時,要將大燈打開。
- 無法確認對方有看到自己時,建議可適當使用聲音警告裝置 ( 喇叭 ),並以目光接觸原則 ,作為雙方有相互看到的一個確認。
-
避免一直行駛或停留在前車 /後車的視線盲點中。
-
大型車視野盲點很多,尤其在轉彎中,建議能避則避。
- 機車不穩定,緊急重煞車容易因車輪鎖死而摔車,所以建議騎機車,應該要避免緊急重煞車,養成速度控制/觀察前方動態/ 預測危險習慣。
-
前車會擋到我們的視野,因此前車的行為動態要密切注意 ( 如左前方車輛突然減速 )。
-
預測從看不到的視野範圍中,可能衝出人、車或小動物。
-
機車在沒有畫設中心線 ( 如雙黃線或黃虛線 ) 的雙向行駛路段,仍應靠右行駛。
-
機車停等紅燈時,注意後方車輛動態。
-
機車直接從機車道向左跨越快車道,欲進行左轉或迴轉,風險大
-
交通環境中的人與車都是動態的,任何車輛煞車都需要時間與空間。所以當機車陷入車多之處或車陣中穿梭,容易發生碰撞,且遭輾壓的風險很高。
-
當前方左側有汽車、右側有機車併排行駛中,此時若從二者中間超車,有一定風險。
-
善用聲音警告裝置 ( 喇叭 )、方向燈等工具來讓其他用路人知道自己的意圖,可避免意外的發生。
-
行車時,雖已展現意圖,如打方向燈,仍應注意別人是否禮讓。 拿右轉當例子,若右轉時空間太大,就可能有其他機車會趁虛而入。
出處來源
panda知識庫 - 道安知識一把罩,安心騎乘有眉角!